佛汗

基本解释

传说 北魏 洛阳 平等寺 外涂金铜佛像,每当国家将有事变时,辄遍体皆湿。时人称为“佛汗”。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寺门外有金像一躯,高二丈八尺,相好端严,常有神验,国之吉凶,先炳祥异。 孝昌 三年十二月中,此像面有悲容,两目垂泪,遍体皆溼,时人号曰‘佛汗’。”参见《魏书·灵徵志》。

展开更多

字义分解

读音:fó,fú

[fó,fú]

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佛爷。佛像。借花献佛。 ◎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佛家。佛寺。佛老。佛经。佛龛。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 佛 bì   ㄅㄧˋ ◎ 古同“弼”,辅弼。

读音:hán,hàn

[hán,hàn]

由身体的毛孔排泄出来的液体:汗水。汗流浃背。 ◎ 出汗,使出汗:汗颜(因羞惭而出汗;泛指惭愧)。汗马功劳。汗牛充栋。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