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木立信

基本解释

   读音

  xǐ mù lì xìn

  词语解释

  徒木立信: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

详细解释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摘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译文

  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终于颁布(变法的)法令。

  注释:

  1.孝公:秦孝公。

  2.卫鞅:人名,即商鞅。

  3.具:完备。

  4.已乃:旋即,不久 。

  5.辄(zhé):就。

  6.卒:终于。

  7.下令:颁布法令 。

  8.予:给。

  导读:本文讲的是商鞅为了推行新的法令而设法取信于民的一则事例.

  商鞅徙木立信论

  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谓予不信,请罄其说。

  法令者,代谋幸福之具也。法令而善,其幸福吾民也必多,吾民方恐其不布此法令,或布而恐其不生效力,必竭全力以保障之,维持之,务使达到完善之目的而止。政府国民互相倚系,安有不信之理?法令而不善,则不惟无幸福之可言,且有危害之足惧,吾民又必竭全力以阻止此法令。虽欲吾信,又安有信之之理?乃若商鞅之与秦民适成此比例之反对,抑又何哉?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政者之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暗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

  虽然,非常之原,黎民惧焉。民是此民矣,法是彼法矣,吾又何怪焉?吾特恐此徙木立信一事,若令彼东西各文明国民闻之,当必捧腹而笑,舌而讥矣。呜乎!吾欲无言。

  ---------毛泽东

展开更多

字义分解

读音:xǐ

[xǐ]

迁移:徙居(搬家)。迁徙。流徙。 ◎ 古代称流放的刑罚:徙边(流放有罪的人到边远地区)。

读音:mù

[mù]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木。乔木。灌木。木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木求鱼。 ◎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 棺材:棺木。 ◎ 质朴:木讷(朴实迟钝)。 ◎ 呆笨:木鸡。 ◎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木。 ◎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 姓。

读音:lì

[lì]

站,引申为竖起来:立正。立柜。立足(a.站得往脚;b.处于某种立场)。立场。屹立。顶天立地。 ◎ 做出,定出:建立。设立。树立。立意。立此存照。 ◎ 存在,生存:自立。独立。势不两立。 ◎ 马上,即刻:立时。立刻。立等。 ◎ 姓。

读音:xìn

[xìn]

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 ◎ 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 ◎ 崇奉:信仰。信徒。 ◎ 消息:信息。杳无音信。 ◎ 函件:信件。信笺。信鸽。信访。 ◎ 随便,放任:信手(随手)。信步(随意走动,散步)。信笔。信意。 ◎ 同“芯2”。 ◎ 姓。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