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寺

bǎi lín sì
柏林寺的解释

1.古寺名。在河北省赵县城内。始建于汉末。隋唐年间为观音院,金元时期改为柏林禅院。寺内原有大殿和彩色壁画,相传为吴道子真迹。 2.北京著名古寺之一。在北京东城区东北角。建于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和增建,清康熙帝曾题额"万古柏林"。寺内保存的《龙藏》经版,是我国释藏中现存的唯一木刻经版。

柏林寺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bǎi,bó,bò

[bǎi,bó,bò]

常绿乔木,叶鳞片状,结球果,有“扁柏”、“侧柏”、“圆柏”、“罗汉柏”等多种。木质坚硬,纹理致密。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柏露(柏树上的露水,据说用以洗眼,有明目的作用)。 ◎ 姓。● 柏 bò  ㄅㄛˋ ◎ 同“檗”。

读音:lín

[lín]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林。森林。林海。林薮(a.山林小泽;b.喻丛集的处所)。 ◎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林。艺林。碑林。儒林。 ◎ 姓。

读音:sì

[sì]

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庙礼仪的官署)。鸿胪寺(略同于现代的礼宾司)。 ◎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寺观(guàn )。 ◎ 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