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嚼骨头。《礼记·曲礼上》:“毋啮骨,毋反鱼肉。” 孔颖达 疏:“毋啮骨者,一则有声,二则嫌主人食不足,以骨致饱……三则啮之口脣可憎,故不啮也。”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夫犬羊啮骨,犹嫌鯁喉。”
嚼骨头。《礼记·曲礼上》:“毋啮骨,毋反鱼肉。” 孔颖达 疏:“毋啮骨者,一则有声,二则嫌主人食不足,以骨致饱……三则啮之口脣可憎,故不啮也。”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夫犬羊啮骨,犹嫌鯁喉。”
读音:niè
[niè]
同“啮”。 ◎ 啃、咬。《漢書•卷五十四•蘇建傳》:“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 唐•杜甫 《哀江頭詩》:“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 ◎ 侵蝕。《戰國策•魏策二》:“昔王季歷葬於楚山之尾,戀水齧其墓。”宋•陸游 《秋日出遊戲作詩二首之二》:“薄雲韜日未成雨,野水齧沙爭赴溪。” ◎ 缺口。《淮南子•人間》:“夫牆之壞也於隙,劍之折必有齧。” ◎ 姓。如唐堯時代有賢人齧缺。
读音:gǔ,gū
[gǔ,gū]
人和脊惟动物身体里面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胳(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