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秧歌

基本解释

   拼音:dōng běi yāng gē

  简介

  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色。

  每逢重大节日,人们就会自发地组织秧歌表演和比赛。秧歌队的服装色彩丰富艳丽,多以戏剧服装为主。从装束上即可判断人物角色,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许仙,还有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纷纷伴着锣、鼓、镲、唢呐奏出的热烈而欢快、谐趣而颠浪的曲调轻快上路。各种舞蹈中尤以踩高跷、舞龙、舞狮、跑旱船最为著名,这些舞蹈生动活泼,技巧高,造型美,深受群众喜爱。

  历史

  东北秧歌是东北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杨宾于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写的《柳边纪略》中,对当地人民的秧歌活动有过记载:“上元夜,好事者辄扮秧歌。”又说:“秧歌者,以童子扮三四妇女,又三四人扮参军,各持尺许两圆木,戛击相对舞,而扮一持繖镫(伞灯)卖膏者为前导,傍以锣鼓和之,舞毕乃歌,歌毕乃舞,达旦乃已。”

  东北秧歌分地蹦子和高跷两类。地蹦子又称地秧歌,流传面较广;高跷盛行于辽南,特别是营口(大石桥)、海城和盖县一带。说的是某地有某水田农民插秧时唱田歌,叫秧歌。

展开更多

字义分解

读音:dōng

[dōng]

方向,太阳出升的一边,与“西”相对: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 ◎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 姓。

读音:běi

[běi]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 ◎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

读音:yāng

[yāng]

植物的幼苗:秧苗。树秧儿。秧田。育秧。插秧(特指稻苗)。 ◎ 某些植物的茎:瓜秧。拉秧。 ◎ 某些初生的小动物:鱼秧子。 ◎ 栽植;畜养:秧几棵树。他秧了一池鱼。

读音:gē

[gē]

唱:歌唱。歌咏。歌颂。歌坛。歌台舞榭。歌舞。能歌善舞。 ◎ 能唱的文词:唱歌。歌谱。歌词。歌诀。民歌。诗歌。歌行(xíng )(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诗言志,歌咏言。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