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臣

基本解释

争臣 zhēngchén
[minister who will give forth-right admonition] 指能直言谏君,规劝君主过失的大臣。争,同“诤”
朝无争臣,则不知过。——《汉书·萧望之传》

详细解释

能直言诤谏的大臣。争,通“ 諍 ”。《孝经·谏争》:“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荀子·子道》:“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孔子家语·三恕》:“昔者,明王万乘之国有争臣七人,则主无过举。” 王肃 注:“天子有三公四辅,主諫争,以救其过失也。”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状》:“纳忠为争臣之表,出守乃牧人之良。”

展开更多

字义分解

读音:zhèng,zhēng

[zhèng,zhēng]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争夺。竞争。争长论短。 ◎ 力求实现:争取。争气。争胜。 ◎ 方言,差,欠:总数还争多少? ◎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争不。争知。争奈。

读音:chén

[chén]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臣僚。臣子。臣服。君臣。 ◎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 古人谦称自己。 ◎ 古代指男性奴隶:臣仆。臣虏。 ◎ 君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