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repay injury with kindness
成语解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成语举例: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西安事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德报怨,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他悔过自新,共同抗日。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怨,不能读作“yuān”。
成语辨形:怨,不能写作“冤”。
魏国边境靠近楚国的地方有一个小县,一个叫宋就的大夫被派往这个小县去做县令。
两国交界的地方住着两国的村民,村民们都喜欢种瓜。这一年春天,两国的边民又都种下了瓜种。
不巧这年春天,天气比较干旱,由于缺水,瓜苗长得很慢。魏国的一些村民担心这样旱下去会影响收成,就组织一些人,每天晚上到地里挑水浇瓜。
连续浇了几天,魏国村民的瓜地里,瓜苗长势明显好起来,比楚国村民种的瓜苗要高不少。
楚国的村民一看到魏国村民种的瓜长得又快又好,非常嫉妒,有些人晚间便偷偷潜到魏国村民的瓜地里去踩瓜秧。
宋县令忙请村民们消消气,让他们都坐下,然后对他们说:
“我看,你们最好不要去踩他们的瓜地。”
村民们气愤已极,哪里听得进去,纷纷嚷道:
“难道我们怕他们不成,为什么让他们如此欺负我们?”
宋就摇摇头,耐心地说:
“如果你们一定要去报复,最多解解心头之恨,可是,以后呢?他们也不会善罢甘休,如此下去,双方互相破坏,谁都不会得到的一个瓜的收获。”
村民们皱紧眉头问: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宋就说:
“你们每天晚上去帮他们浇地,结果怎样,你们自己就会看到。”
村民们只好按宋县令的意思去做,楚国的村民发现魏国村民不但不记恨,反倒天天帮他们浇瓜,惭愧得无地自容。
这件事后来被楚国边境的县令知道了,便将此事上报楚王。楚王原本对魏国虎视眈眈,听了此事,深受触动,甚觉不安,于是,主动与魏国和好,并送去很多礼物,对魏国有如此好的官员和国民表示赞赏。
魏王见宋就为两国的友好往来立了功,也下令重重地赏赐宋就和他的百姓。
读音:yǐ
[yǐ]
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 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 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 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 ◎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 ◎ 古同“已”,已经。 ◎ 太,甚:不以急乎? ◎ 及
读音:dé
[dé]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 恩惠:德施。德泽(德化和恩惠)。德惠。感恩戴德。 ◎ 姓。
读音:bào
[bào]
传达,告知:报告。报喜。报捷。报考。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报废。 ◎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报(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报。情报。晚报。画报。报端。 ◎ 回答:报答。报恩。报仇。报国(报效祖国)。报酬。 ◎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报应。
读音:yuàn
[yuàn]
仇恨:怨恨。恩怨。宿怨。怨仇。怨敌。怨府(大家怨恨的对象)。怨声载道。 ◎ 不满意,责备:埋(mán )怨。抱怨。怨言。任劳任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