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陀告诉大众,这位比丘不但是今生能够一个人在阿兰若处精进修行,其实,在过去生中就已经是如此修行。
2、佛陀说“吾为汝说解脱法,当知解脱依自己”,就是这个道理。
3、然而,不带偏见地对佛陀口述的经文作一番考察,即可以明确地显示,普遍主义者的论点并未得到这位觉悟者本人的支持。
4、佛陀二十九岁那年,他看见金钱的空幻,看见人伦关系的无意义,看见这世界一切都是空,他看见这一切的空相之后离开了皇宫。
5、愿我弃舍任何对一切诸佛化身的上师之怀疑,并避免掉入视他与为同等的谬见中,愿我视他为真实的佛陀。
6、我生活在佛陀的觉悟里,行走在自己的梦里,我想用这些贝叶经书,做一只船,离开轮回苦海。
7、佛理博大精深,教宗与佛陀舌战三日三夜,百辞莫辩,百万信徒深受感化,诚心向佛。
8、在佛陀时代有很多冥想体系,包括印度教、耆那教和其它独立的体系.
9、在大灾大难面前,时常会发现爱的伟大和爱的力量。看到有关天灾人祸的一些细节报道时,好几次都禁不住泪湿眼眶,不是因为灾难的痛苦,而是被爱心感动。爱是人类的财富,佛陀的教义。衷心希望全人类都拥有爱心。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
10、佛陀同你活在同样的世界上,但你感到每一天你都在变脏,佛陀依然清新,好像他刚洗了个澡,干干净净的。
11、愿我弃舍任何对一切诸佛化身的上师之怀疑,并避免掉入视他与为同等的谬见中,愿我视他为真实的佛陀。
12、进入大雄宝殿、佛陀宝相壮严,菩萨安详慈和,殿内香烟萦绕,磬声悠悠,心境一下子平和空旷起来。
13、臣服,或是保持完全单独,但是这两个途径都只能由那个很全然的人来走。佛陀单独一个人到达成道,也有很多人跟随佛陀而达到同样的成道。奥修
14、人生本来就是痛苦的,但可以依靠佛陀宣讲的方法解除。这样一来,你的人生就有离苦得乐的希望,遇到逆境时,也不会钻牛角尖了。索达吉堪布
15、听到这种议论,迦叶十分生气,由此萌发了结集佛陀遗教,据教理僧的念头。
16、佛陀拈花一笑:密宗教义,每个人的心即是法身佛,悟识即智,即心是佛,不用坐禅苦修,那份黄金卷轴中就有双修功法,并不约束性爱。
17、佛陀满怀爱心,希望将那些受苦的人救上来,没想到因为一个人的一念瞋心,所有人又堕回地狱。
18、佛陀那么大的神通,尚且菩萨低眉,你凭什么傲视一切!
19、极乐世界乃佛陀愿力所成,一真法界即是,非是虚妄之说,众生体解即证即入,凡圣同参,生佛一如,乃三世众生依止。
20、一个人越敏感,他感到厌倦的速度就越快。佛陀就这么厌倦了,他离开了一切。奥修
21、遗世独立,隐居苦修,是自我的完成。接受供养,接纳了他人的体温,在那接受之间,佛陀重返生老病死的俗世,于是渡了自己,去渡众生。林怀民
22、在大灾大难面前,时常会发现爱的伟大和爱的力量。看到有关天灾人祸的一些细节报道时,好几次都禁不住泪湿眼眶,不是因为灾难的痛苦,而是被爱心感动。爱是人类的财富,佛陀的教义。衷心希望全人类都拥有爱心。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
23、据此,佛陀还建立了一套被称为“八正道”的基本方法,这其实是一套与王瑜伽的“制欲”和“遵行”多少有些类似的伦理道德规范。
24、佛陀教导我们,知道之后就应该赶快离开,而不是留下来陪那些痴者一起等待。
25、佛陀宣说了无数净除罪障的方便法门,其中最为殊胜的是念修金刚萨埵,也就是以金刚萨埵为对境,具足四力忏悔。
26、钟铜寺四大佛陀之一的善水尊者。
27、佛陀用生老病死四相来劝化众生,佛教的“涅槃”是一种不生不灭的永恒宁静的境界。
28、“他的头发及肩,身上披着一块白布。”Sen说,“因为很多人徒步跋涉来看他,我认为他有佛陀的一些特质。”。
29、沧海桑田,唯有颔首微笑的佛陀,持各异的手印静默在绿叶红花影映之中。
30、念诵佛语作为祝福的行持,在佛陀住世时就开始存在了。
31、本文的目的在于解明,对佛陀缘起思想做纵横分析,从而对其有通透理解。
32、故佛陀及古来祖师、禅德皆“老婆心切”,每於化世因缘中,或讲说,或著述,或颂古,或评唱等,总会留下语录予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