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People who would climb the ladder must begin at the bottom.
成语解释: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成语举例:夏衍《代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建筑百丈高楼,不先打好地基是不行的。”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行,不能读作“hánɡ”。
成语辨形:之,不能写作“只”。
成语辨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和“积少成多”都表示“不断地积累;便能成就大事”。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调要从基础开始;“积少成多”;是强调积累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以用于劝勉语;而“积少成多”很少用于劝勉别人。
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读音:qiān
[qiān]
数目,十个一百(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仟”代):千周(无线电波频率单位)。千克(即一公斤)。千米(即一公里)。 ◎ 喻极多:千里马。千言万语。千钧一发。千虑一失。千锤百炼(a.喻多次斗争考验;b.喻对诗文做多次精细修改)。 ◎ 见“秋”字“秋千”。 ◎ 姓。
读音:lǐ
[lǐ]
居住的地方:故里。返里(回老家)。 ◎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弄(lòng )。 ◎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里(等于五百米)。里程牌。 ◎ 衣物的内层:被里。 ◎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里外。心里。这里。那里。 ◎ 姓。
读音:zhī
[zhī]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háng,hàng,héng,xíng
[háng,hàng,héng,xíng]
行列:字里行间。罗列成行。 ◎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 ◎ 步行的阵列。 ◎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行。 ◎ 某些营业所:银行。花行。商行。 ◎ 行业:同行。各行各业。 ◎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行棉袄。行几针。
读音:shǐ
[shǐ]
起头,最初,与“终”相对:开始。始终。始祖。始创。周而复始。 ◎ 才,刚才:方始。始悟(才觉悟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读音:yú
[yú]
介词(a.在,如“生于北京”;b.到,如“荣誉归于老师”;c.对,如“勤于学习”;d.向,如“出于自愿”;e.给,如“问道于盲”;f.自,从,如“取之于民”;g.表比较,如“重于泰山”;h.表被动,如“限于水平”)。 ◎ 后缀(a.在形容词后,如“疏于防范”;b.在动词后,如“属于未来)。 ◎ 姓。
读音:zú
[zú]
脚: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足迹。足球。足坛。失足。高足(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足轻重。画蛇添足。 ◎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鼎足。碗足。 ◎ 充分,够量:足月。足见。足智多谋。 ◎ 完全:足以。足色。 ◎ 值得,够得上: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 增益:以昼足夜。
读音:xià
[xià]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下层。下款。 ◎ 等级低的: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 方面,方位:两下都同意。 ◎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卷。下次。下限。 ◎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下山。下车。下马。下达。 ◎ 使降落:下半旗。下棋。 ◎ 进入:下海。 ◎ 投送:下书。 ◎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下班。下课。 ◎ 谦辞:在下。下官。 ◎ 颁布:下令。 ◎ 攻克:攻下。 ◎ 卸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