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郎

基本解释

古官名。 东汉 置吏部郎中,主管选举。或称为“吏部郎”。后代因之。《晋书·毕卓传》:“ 太兴 末,为吏部郎。”《资治通鉴·齐明帝永泰元年》:“上赏 谢朓 之功,迁尚书吏部郎。” 胡三省 注:“《唐六典》曰:吏部郎,职在选举。 魏 晋 用人,妙於时选,其诸曹郎功高者,迁吏部郎,歷代品秩皆高於诸曹郎。”

展开更多

字义分解

读音:lì

[lì]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吏治。官吏。 ◎ 旧指小公务员:吏员。胥吏(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

读音:bù

[bù]

全体中的一份:部分(“分”读轻声)。外部。腹部。局部。全部。部件。部位(位置)。 ◎ 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外交部。编辑部。部队(军队)。 ◎ 具有统属关系:所部五十人。部下。部将。部属。部首。部落(luò)。 ◎ 安置安排:部署。 ◎ 量词:一部小说。三部汽车。

读音:láng

[láng]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郎。郎才女貌。 ◎ 对某种人的称呼:货郎。女郎。 ◎ 旧时妻称夫或情人:郎君。 ◎ 封建时代的官名:郎中(a.古官名;b.中医医生)。侍郎。员外郎。 ◎ 姓。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