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唐 以后,科举考试时令士子笔答经义,谓之“墨义”。《旧唐书·宪宗纪上》:“壬申,礼部举人,罢试口义,试墨义十条,五经通五,明经通六,即放进士。”《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免贴经,只试墨义二十道,皆以经中正文大义为问题。”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取士上》:“ 唐 进士试诗赋,明经试墨义。所谓墨义者,每经问义十道,五道全写疏,五道全写註。”
唐 以后,科举考试时令士子笔答经义,谓之“墨义”。《旧唐书·宪宗纪上》:“壬申,礼部举人,罢试口义,试墨义十条,五经通五,明经通六,即放进士。”《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免贴经,只试墨义二十道,皆以经中正文大义为问题。”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取士上》:“ 唐 进士试诗赋,明经试墨义。所谓墨义者,每经问义十道,五道全写疏,五道全写註。”
读音:mò
[mò]
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一锭墨。墨汁。墨盒。墨迹。墨宝(珍贵的字画。亦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画的画)。 ◎ 写字画画用的各色颜料:墨水。油墨。粉墨登场。 ◎ 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墨黑。墨面(a.黑的脸色;b.指墨刑)。墨镜。墨绿。墨菊。墨晶(黑色的水晶)。 ◎ 贪污:贪墨。墨吏。 ◎ 古代一种刑罚,在脸上刺字并涂墨(亦称“黥”):墨刑。 ◎ 姓。 ◎ 古同“默”,缄默。
读音:yí,yì
[yí,yì]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