彖辞

基本解释

彖辞 tuàncí
[writings on the implication of divinatory symbols in “The Book of Changes”;commentary on meaning of diagrams in the Classic of Changes] 《易经》中论卦义的文字。也叫“卦辞”

详细解释

(1).指《周易》中的卦辞。《左传·昭公二年》“见《易·象》与《鲁春秋》” 唐 孔颖达 疏:“故先代大儒 郑众 、 贾逵 等或以为卦下之彖辞, 文王 所作。”按,象,或以为非《易》十翼之《象》,应是《象魏》。见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易·乾》“元亨利贞” 宋 朱熹 本义:“元亨利贞, 文王 所繫之辞,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辞者也。”
(2).指《周易》中的爻辞。《易·繫辞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郑玄 注:“彖辞,爻辞也。”

展开更多

字义分解

读音:tuàn

[tuàn]

《易经》中解释卦义的文字:彖辞(亦称“卦辞”)。

读音:cí

[cí]

告别: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 ◎ 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职。辞呈。 ◎ 躲避,推托: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 ◎ 解雇:辞退。 ◎ 同“词”。 ◎ 优美的语言:辞藻。修辞。 ◎ 讲话;告诉:“请辞于军”。 ◎ 文体的一种:辞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