徭役

yáo yì
徭役的解释

中国古代政府规定平民无偿提供的劳役。如在筑城、开河、建造皇宫及陵寝的工程中从事繁重劳动,到边境去服兵役或劳役,名目繁多。历代都规定,男子18~60岁每年都要服一定时期劳役。

徭役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yáo

[yáo]

古代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徭役。

读音:yì

[yì]

服兵务,从军:从役。现役。 ◎ 战事:战役。 ◎ 服劳力之事:劳役。徭役。 ◎ 使唤:役使。奴役。 ◎ 被役使的人:役夫。役徒。仆役。杂役。

徭役造句 更多
1、在有的朝代,酒税还与徭役及其他税赋形式有关。 2、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3、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对内穷奢极侈,对外连年用兵,沉重的徭役、兵役逼得农民走投无路,民不聊生之下,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1、户籍法是一个政权加强对民众户籍管理,维系赋税征收和徭役佥派的重要规范。2、土地和赋税徭役是本章论述的重点.3、各位百姓,知县王大人宣布,要征发徭役,全县每一个十五岁以上适龄丁口,都要随时听从王大人调遣,随时准备去参与修建土木。4、‘朕在不惑之年,蒙天庇佑,喜得贵子,朕诚感其德,故大赦天下,免牢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