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鼓丧豚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bì gǔ sàng tún ㄅㄧˋ ㄍㄨˇ ㄙㄤˋ ㄊㄨㄣˊ

敝鼓丧豚(敝鼓喪豚) 


击鼓宰猪而求神,徒使鼓破而猪失。谓徒劳无益。《荀子·解蔽》:“故伤於溼而击鼓鼓痹,则必有敝鼓丧豚之费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敝鼓丧豚

展开更多

字义分解

读音:bì

[bì]

破旧,坏:敝旧。敝俗。敝衣。敝屣。敝帚自珍。 ◎ 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敝人(我)。敝姓。敝处。敝校。敝国。

读音:gǔ

[gǔ]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 ◎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 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 高起,凸出:鼓包。鼓胀。 ◎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读音:sàng,sāng

[sàng,sāng]

跟死了人有关的事:丧事。丧礼。丧亡。丧假(jià)。丧乱。治丧。吊丧。

读音:tún

[tún]

〔豚鼠〕哺乳动物,亦称“荷兰猪”、“天竺鼠”。 ◎ 小猪,亦泛指猪:豚肩。豚蹄。豚儿(谦称自己的儿子)。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