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丝槊

基本解释

亦作“ 斑丝矟 ”。柄上缠以杂色丝织品的长矛,一般长一丈八尺。《南史·杜崱传》:“﹝ 杜嶷 ﹞所佩明朱弓四石餘力,斑丝缠矟长二丈五。” 清 吴兆骞 《赠孔叟》诗:“絶域魂销白雁书,沙场力尽斑丝槊。”

展开更多

字义分解

读音:bān

[bān]

一种颜色中夹杂的别种颜色的点子或条纹:斑点。斑纹。斑斓。雀斑。斑秃。斑白。斑竹。斑驳(色彩错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喻从看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

读音:sī

[sī]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丝。丝绸。缂(kè)丝(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 ◎ 像丝的东西:铁丝。菌丝。肉丝。游丝。 ◎ 细微,极小:一丝不苟。 ◎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丝。愁丝。 ◎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丝等于千分之一分):丝毫(喻极少,极小,一点儿)。丝恩发(fà)怨(指极小的恩怨)。 ◎ 公制长度单位,一米的十万分之一(亦称“忽米”、“道”)。 ◎ 指弦乐器: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读音:shuò

[shuò]

长矛,古代的一种兵器:“横槊赋诗”。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