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

chǔ cí
楚辞的解释

总集名。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注。原收录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西汉淮南小山等人的辞赋十六卷,后王逸补入己作一卷,成十七卷。主要作者为屈原。作品具有浓郁的楚地地方色彩和语言特征,富于抒情性。后世将此种文体称为“楚辞体”,因其中以屈原《离骚》一篇最著名,故又称为“骚体”。是与《诗经》并列的中国古典诗歌两大源头之一。

楚辞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chǔ

[chǔ]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 ◎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楚。夏楚。楚掠(拷打)。楚挞(拷打)。 ◎ 中国春秋时国名:楚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楚声。楚歌(楚人之歌)。楚狂。楚腰(泛称女子的细腰)。楚辞。四面楚歌。楚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 ◎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楚剧。 ◎ 痛苦:苦楚。痛楚。凄楚。酸楚。 ◎ 清晰,鲜明,整洁:清楚。衣冠楚楚。 ◎ 姓。

读音:cí

[cí]

告别: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 ◎ 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职。辞呈。 ◎ 躲避,推托: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 ◎ 解雇:辞退。 ◎ 同“词”。 ◎ 优美的语言:辞藻。修辞。 ◎ 讲话;告诉:“请辞于军”。 ◎ 文体的一种:辞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楚辞造句 更多
1、“三闾大夫,投其芳洁之骨于汨罗之波,而遗留哀艳之离骚、悱恻之楚辞,永垂其流风余韵于三湘七泽之间。 2、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发展史。
1、相如天资过人好读楚辞喜击剑通音律。2、从诗经、楚辞到乐府、宋词、元曲,一整部中国的诗史可谓弦歌之声不绝于耳。3、梁启超的楚辞研究在其漫长而丰富的学术生涯中,并不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4、“国风”多里巷猥辞,“楚辞”盛用土语方物,非不斐然可观。5、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武昌区是大武汉的科教文化中心,...
1、六言对句是辞赋在吸取楚辞句法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骈文的重要构件。2、他对先秦散文、楚辞、唐诗和鲁迅的作品,更是烂熟于心。3、楚辞、唐诗和鲁迅的作品,更是烂熟于心。4、司马迁理所当然是中国楚辞学和中国赋学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5、而且在文学上用楚辞体的形式以及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写作词赋,辛弃疾、陆...
1、“楚辞”是奇谲瑰丽的楚文化的精华。2、屈原是“楚辞”的开山祖师。3、数量虽不是最多,但骚情意绪,愁思郁结,正是唐人对楚辞骚体形式的再创与延续。4、楚辞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被各时期的乐府诗广泛汲取和利用。5、沉郁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楚辞和汉乐府那里,以悲为核心内容。6、本文共五章,前面四章分别是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