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据俄罗斯军事工业综合体网站2月8日报道,巴西军事航空专家Evandro Santana Pereira日前撰文指出,巴西空军有必要对购买中国歼-11B多用途战斗机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Evandro Pereira认为,歼-11B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战斗机,性能并不逊色于西方国家的第四代战斗机。他指出,歼-11B脱胎于前苏联研制的苏-27,后者的研制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于1985年开始装备部队。苏-27主要用于对付美国的F-15,早期机型主要用于夺取制空权。
在经过漫长和复杂的研制过程后,苏-27成长为全球性能最为出色的战斗机之一,成功打入多国市场。目前,苏-27已衍生为一个由多用途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组成的庞大家族。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苏-27在中国市场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文章称,中国于1990年购买了数十架单座和双座型的苏-27,之后又采购了由其发展出的多用途版本——苏-30MKK和苏-30MK2。六年之后,中国开始就授权许可生产苏-27与俄罗斯展开谈判。根据中俄双方最终签署的协议规定,沈阳飞机公司将在1998—2004年期间使用俄方提供的部件生产约100架苏-27。不过,中方后来终止了这份合同并开始独立生产国产版本的苏-27,即歼-11B。目前,歼-11B的国产化率已达100%。当然,中方的行为引起了俄罗斯的不满,并被后者指控为侵犯知识产权。
文章称, 歼-11B的研制工作始于本世纪初,从2008年开始装备中国空军,并在2010年实现完全国产化。
Evandro Pereira在其文章的最后呼吁,巴政府应该研究为本国空军提供歼-11B的可行性。
详细解释
歼-11B重型战机是中国在引进苏-27SK后为提高航电系统效能而自行研制的第三代国产空中优势战斗机。与其他国产武器相比,中国为实现苏-27国产化而花费巨大,也因此可以冠以歼-11B“山寨之王”的称号。歼-11B的成功服役也明显的提升了中国空军战力。
部分参数
机长21.935米
机高5.935米
翼展14.948米
全机空重15700千克
发动机推力2*12500公斤
正常起飞重量237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3000千克
最大速度3000千米/小时
最大表速
最大过载
实用升限18000米
起飞距离650米
着陆距离620米
作战半径1500千米
最大航程4390千米
载弹量6000千克
歼-11B是中国在俄罗斯苏-27战机基础上改进生产的一款重型战斗机
。
与歼-10轻型战机相比,歼-11B战机航程更远,载弹量更大;与苏-27相比,歼-11B在隐身、火控、电子系统、雷达、机体寿命等方面都有大幅改进和创新。
研制历史
研制背景
众所周知,远程攻击能力是进攻型空军的基础,但装载大量空地武器后的轰炸机攻击速度慢、机动性能差,需要战斗机的护航。同时战斗机还要驱逐敌对轰炸机来确保我军地面、海面部队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一场成功的空袭往往同时需要以上两种力量的协同作战。
如1940年7月10日开始的不列颠空战就是德国空军无法压制英国战斗机,而放弃了入侵英国的计划。而美英在对德国的战略轰炸中,由于初期缺乏战斗机远程护航,不得不让轰炸机单独面对德国的严密的防空体系而损失巨大,直到P-51等战斗机加入战斗后才得以改观。
所以战后美国空军重点发展大型空优战斗机,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轰炸机远程护航,由于为保证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护航战斗机必须伴随轰炸机群飞行,并清除航线上的敌机,因此限制了战斗机的速度和高度。同时深入敌对领空后,难以获得我军雷达情报支援,而敌方却可以在己方雷达系统的支援下协同作战,因此往往损失惨重。
如1961年~1975年的越战中,越南空军的米格-21就是利用美国预警机低空探测能力差的缺点,采用低空出航,高空突进,然后超音速掠袭的战术让美国空军倍感威胁。
因此美国又开始重点发展具备下视能力的预警机。如E-3A,由于E-3A航程远、探测范围大、指挥控制能力强,可以支援战斗机深入敌区作战,这便是“鹰之墙”——也就是所谓的“战机扫荡”,就是让我军战机编队进入敌对领空,诱使或者迫使敌机交战,从而达到清除战区内的敌对空中力量为我军作战行动创造有利条件的目的。
如1982年的贝卡谷地空战,以色列空军正是利用E-2C与F-15组成的联合空战系统,紧紧地控制了战区制空权。
同时由于无论是护航还是战机扫荡都需要深入敌对领空,因此航程是第一个指标也是基本的指标,大航程意味着战斗机有较大的作战半径,同时也可以在战区较长时间滞留以尽可能为我方提供更多的保护,另外由于空中加油机极易遭受攻击,难以深入敌对领空提供空中加油支援,所以也需要战斗机拥有较大的航程,而且由于现代防空体系的发展,战斗机可能会受到多种威胁和应付多次空战,因此还需要战斗机具备拥有完善的航电系统、较多的武器搭载数量和较佳的反应速度,特别是要及时、准确地向飞行员提供战场态势的情报,以便其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良好的人机界面也必不可少。
要想做到这些,重型战斗机必不可少,只有重型战斗机才会有足够的机体空间来容纳和挂载这些系统和武器,轻型战斗机如F-16可以凭借其较大的载油系数得到的航程,但其难以像F-15那样在机身保形外挂4枚空空导弹,而只能采用阻力较大的外挂的翼挂方式,因此在同样的空战外挂的条件下,其航程和性能都比F-15要低。
在冷战时期,我国空军以国土防空为主要作战任务,加上国家经济技术实力有限,因此重点发展较轻的防御性战斗机,因此直到歼-8战斗机仍旧以防空拦截为主要作战任务,由于难以在机腹挂载中距空空导弹,因此其在执行较远距离的作战任务时,难以同时兼顾战机扫荡任务所需要的弹药与燃料携载的要求。而冷战结束后,由于陆地威胁的消失,我国的主要作战方向转向海洋,不论是在东南维护国家统一还是在南海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空军预定战场距离祖国大陆均较远,因此歼-10执行防空作战任务虽然一流,但要在较远距离上执行维护空优作战任务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为此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从俄罗斯引进了苏-27SK型战斗机,与空军其他战机相比苏-27SK最大特点就是载油系数高,航程远,并且由于有较大的机体空间,可以配备较多的航电系统和武器,最有价值的是其在机腹挂4枚中距空空导弹和翼尖挂2枚格斗导弹时,仍旧能维持上千公里的作战半径,也就是说其可以抵达较远的战区作战,或者在战区滞留较长的时间,以减少战机因续航能力差,进行频繁轮换而出现的空中掩护空白期,这也是为什么有操纵轻型、灵活但航程低战斗机传统的前苏联航空兵也选择了苏-27的主要原因。
研制过程
上个世纪60年代,苏联为了跟上西方国家以电传操纵系统为核心的第三代战斗机的发展,有针对性的研制、装备了苏-27、米格29。其中苏27因为优异的性能被中国选择,成为中、苏第二次军事合作的典范,引进并自己生产。 但是,由于当初引进的苏27SK型号,是设计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所使用的技术水平在当时是世界一流的。而在中国引进、生产的90年代一直到新世纪,苏27的技术局限、落后显露无疑。
首先是苏27的功能单一,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战斗机的功能多样性。简单的对空作战,其落后的火控系统,分布式的操作模式(发射一枚导弹,要打开很多的开关),缺乏对地攻击的火力控制,只能发射火箭弹、普通炸弹,不能对重要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而通过各种报道,我国的战斗机雷达发展进步很快,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摈弃俄制设备的粗大、笨重,新一代的PD雷达也定型,因此,改进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其次是落后的操作界面,当今的第三代战斗机,已经普遍使用”玻璃化“坐舱的设计,集中式控制系统,让战斗机飞行员能够从容地操纵飞机进行飞行、作战。在这样要求下,苏27显得尤其落后,就连目前国内在研制、生产的飞机也不如。而在与西方交流的过程中,我国的航空电子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俄方,这就为改进苏27的创造了条件。
随着我国新的空军作战、指挥方式的转变,以前飞行员习惯于听从地面引导作战方式必将淘汰。而新的空中预警机的服役,空中指挥战斗机编队,强调编队飞机之间的协作,包括图象、数据的适时传输,不同电子系统之间的兼容与联结,都是重要的改进方面。在研制预警机的同时,数据链成为有效的沟通纽带。不同国家、标准系统之间的兼容是苏27要必须发展自主的电子系统。
新材料、新技术在原机型上的运用,也是摆脱一味仿制,走自主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动机的进口、维修、更换是极其昂贵的。用自主发展的新型发动机,不但能挣脱进口的制约,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改进飞机的性能。
在苏-27的引进之初,我国就把发展苏27国产化作为引进、发展中国航空工业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制订了分步骤,先进行进口散件的组装,之后不断提高国产率,最后利用我国近年来在飞机控制、航空电子与欧洲交流、航空标准向美国看齐的基础上,开发研制自主的一套改装系统,用于苏27的改进,以适应新的作战任务和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进而全面实现国产化。
不过苏-27SK虽然从平台来讲适合执行战区扫荡这样的任务,但其航电系统及座舱显示系统的落后却限制了其作战能力的发挥,苏-27SK的雷达由于信号/数据处理能力限制,在锁定一个目标后就失去了对其他目标的控制,这在有我方雷达网支援的地区作战尚可以借助外部探测系统来维持飞行员对战场态势力的感知,若深入对方区域作战就比较危险,同时苏-27SK的座舱显示系统也比较简单,只有基本的平显和下视系统互为备份,并且没有实现显示系统的综合,
飞行员需要从不同的仪表中来得到不同的信息,然后由自己进行处理,并且空战瞬息万变,因此飞行员需要随时保持对外界的警觉,如果频繁的低头对座舱仪表进行观察的时候,就会让对方有可趁之机,同时在紧张的情况下,由于座舱的仪表繁多还有可能造成飞行员误读,其座舱界面也不够友好,如雷达告警系统只能用灯光或者音响的方式提示威胁的存在,而不能告诉飞行员威胁的类型和具体的方位,从而帮助飞行员进行正确的战术动作,所以我国空军需要这样的苏-27,采用更先进的航电系统、座舱显示系统来提高飞行员对战场态势的掌握能力,以便深入敌区作战时能够应付多种威胁,这便是歼-11B。
机载系统
国产综合火控系统
歼-11B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综合火控系统替代原来苏-27SK的简单的攻击/导航系统,其着眼于作战要求的提高和机载武器的增加,围绕着作战任务的相关系统,可以提供更快、更准、更多的目标信息,具有多机协同和多目标攻击能力,整个系统以1553B数据总线为骨干,以任务计算机为核心,将火控雷达、光电探测系统、外挂管理系统、综合显示系统、惯导系统、大气数据计算机等有机相连,并且综合了通信/导航/识别系统和电子战系统,由于航空电子系统的综合化程度提高,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可以帮助飞行员顺利的执行战术操作,并赋予战机良好的操作特性,由于使用了模块化结构也助于系统方便的进行功能的扩展、升级和维修。
作为系统主要的探测系统歼11B配备了国产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雷达采用了平板缝阵天线,根据我国相关外销产品的介绍其应该具备远程探测和多目标攻击能力可在高、中、低三种脉冲重复率多种波形条件下工作,形下工作,可完成自适应的脉冲压缩和自动波形管理。敌我识别器与雷达交联,辨别目标敌我属性。
与其配套的国产霹雳12/SD-10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
采用引进的俄罗斯/乌克兰的主动雷达导引头(现已经能够自产,并在其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改进,目前改进型号为SD-10A,成为世界上第一款主/被动双制导模式的中距空空导弹),其对战斗机大小的目标可以提供超20公里的探测距离,其采用的信号/数据处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较强,另并且配备了俄罗斯研制的光纤陀螺,它可使导引头立即入准备状态,并能精确地控制和稳定天线"快速热仅需8s,因此导弹可在惯性飞行状态下预热",提高了导弹的攻击能力,因此霹雳-12与机载雷达相结合,让歼11B实现了发射后不用管和多目标攻击能力,大大提高了其空战能力。
另外歼11B可以通过数据链与预警机形成联合网络作战系统,可以在远离国土防空雷达网的战区执行作战任务,形成“中华侧卫之墙”对战区敌机进行扫荡,这在我国空军预定战场远离大陆的情况是极其宝贵的。
国产全玻璃化座舱
与先进的航电系统相配套歼11B采用了全玻璃化座舱,根据有关资料歼11B的座舱采一个衍射平显和多个座舱显示器,其中生动衍射平显具备广角、宽视的优点,并且可以支持光电瞄准吊舱的使用,其是飞行员的基本显示系统,可以显示导航、飞行和火控等相关信息,平显下方还有战术输入控制面板,用于通信、导航等信息的输入,
歼11B座舱显示器采用彩色多功能液晶显示器,显示器周围有输入控制键用模式的控制和参数的选择,功能分别包括;飞行/作战信息、雷达/电子战、叠加了战术信息的数字地图等,显示器的功能可以互换,由于具备良好的座舱界面,大大降低了飞行员的负担,提高其掌握战场态势的能力,即战机可以通过数据链获得外部探测系统如预警机的信息来对战场形势地图进行实时的更新,这样飞行员可以迅速从显示器读取相关信息,不过再先进的探测系统也不能保证对战机所有目标的全部掌握,因此总有少数敌机会靠近我方战机,利用红外制导导弹或者航炮发动“静默”突袭,因此需要飞行员在作战时尽量保持头向座舱之外,来维持对战机周围的状况的感知,因此飞行员从座舱读取信息的时间越短,其能够向外警戒的时间就越长,因此对方的可趁机之机就越少,这在复杂战场情况下可以有效的提高战机的生存能力。
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
与第三代战机一样,苏-27SK采用放宽静稳设计以降低阻力和提高飞机机动能力,为提供良好的操纵性能,
苏-27采用了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但限于当时前苏联的技术条件,其电传系统仍旧属于电子-机械混合体制,在纵向使用了四余度全权全时工作的模拟电传系统,而横航向采用了机械操纵和模拟式三余度阻尼器的混合控制布局。这个系统虽然满足了飞机总体战术技术指标的要求,但也付出了较大的重量和体积的代价,同时可靠性也较低,歼11B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与苏-27SK的操纵系统相比,有着控制精度高、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易于复杂逻辑和控制律设计实现、软件易于修改、便于与其他机载系统接口通讯等不可比拟的优点,特别是可以减小系统重量、占空体积、加工周期及制造成本。同时由于取消横航向机械杆系,采用全电传系统增稳.可扩大飞机的大攻角工作范围。提高战机的机动性能,为进一步发展为飞控/火控及推力一体化综合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产大推力涡扇发动机
歼11B另外一个突破在于其配备了国产涡扇10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外电报道我国于1986年利用获得的CFM-56发动机的核心机开始研制涡扇十,由CFM-56发动机的核心机衍生出来的发动机就是美国F-16C/D战斗机的F-110发动机,因此从各方面来讲涡扇-10相近于美国F-110-GE-129,另外由于我国也大量引进了AL-31F发动机,其在某些方面也参考AL-31F的相关技术,涡扇十于2006年设计定型,2008年在珠海航展公开展出,有消息指涡扇十最大推力超过130千牛,推重比为7.5,涵道比为0.8,大于AL-31F的0.57,因此在耗油率上比AL-31F要低,其服采用带进气可变弯度导向叶片的三级风扇,多级静子可调的压气机,带有复合冷却技术叶片的高压涡轮,弯-扭组合气动设计的低压涡轮,平行进气、分区分压供油的加力燃烧室,全程无级可调收敛----扩散式喷口,以及高、低压转子转向相反的设计等。另外,发动机从设计上注重维修性品质,采用单元体结构设计,设置齐全的状态监控手段,提供方便的保障设施等等。这些先进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另外“太行”发动机采用的复合材料外涵机匣是在国内航空发动机上第一次应用复合材料技术。复合材料外涵机匣比钛板焊接结构的外涵机匣重量减轻30%,而且比强度、比刚度更高,疲劳寿命更长,更耐腐蚀。尽管现在有资料指涡扇十存在某些不足,如加速性、空中启动包线和地面启动时间都要低于AL-31F,另外在量产初期质量和可靠性也不稳定,但毕竟其代表我国已经掌握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研制与制造技术,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对于我国空军和航空工业的重要性堪比载机本身。
作战能力
对于中国空军来说由大型预警机指挥的中华侧卫之墙已经能够压制F-15J和幻影-2000-5这样战斗机,如果在研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也称“主动相控阵雷达”)和固体冲压弹研制顺利的话,那么升级后的歼-11B也可以对抗国外三代半战机如F/A-18E/F和阵风这样战机带来的威胁,因此可以这样说,如果能解决相关问题,歼-11B-中华侧卫之墙将堪称中国空军作战能力的中坚和首战用我的铁拳。
总结
有资料称,中国为引进、掌握苏-27重型战斗机,前后花费了将近200亿美元,超过建国以来对整个航空工业的总投资。通过不懈努力,中国终于有能力将苏-27国产化,并改进出性能更加出色的歼-11B。
回顾中国国防工业60年的发展,限于基础工业、基础研究环节薄弱,更多的是选择仿制,众多国产武器或多或少都有引进的部分。歼11B战斗机是沈飞再一次腾飞的象征。50年前,中国的飞机工业第一次就是从引进、组装开始的!10年前,又在沈飞,又开始新一轮的技术合作。机遇不会永远这样,中国的航空工业也不会永远重复,中国的战斗机不会永远仿制!
消化、吸收,通过引进第三代战斗机的技术,让沈飞连贯地学习到苏联――俄罗斯飞机工业的发展方式、研究特点、技术脉搏。对于沈飞自主发展歼11B计划,乃至下一代战斗机都是“点睛之笔“。
歼11B除外形气动与苏27相同外,是完全国产的战斗机,机身涂料全是隐形的复合材料,由于更好的火控系统与电子设备,因此爱说它的比较对象不是直接的苏27的某种改进型号,应该是苏35。但论到整个苏27/歼11项目花费之昂贵、对解放军作战能力提升之巨大,可谓是“前无古人”,估计也是“后无来者”,所以冠以歼-11B“山寨之王”的称号,还是贴切的。随着中国国家的作战方向开始转向海洋,歼-11B无疑在未来将担负起维护中国在远海地区利益的重任,同时这对于中国空军向攻防兼备型转型也具有重大意义。
2009年10月1日11时17分, 12架歼11B型战斗机作为空中第八梯队飞越了天安门广场上空参加了国庆60周年阅兵活动! 这是歼—11B是首次在国庆受阅亮相。
18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