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女丁男

基本解释

  将男性和女性按照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学历等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档次,那么未婚的大龄女青年属于“甲女”的居多,而未婚大龄男青年则大多是“丁男”。 天津社会科学院婚姻专家汪洁把找不到配偶的单身男女叫“甲女丁男”,即目前最优秀的女性(剩女,一般在城市)和条件稍微差的男性(剩男,一般在农村)。

  甲女丁男-结婚成本

  人口与婚姻专家所看到的女性不嫁的背后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对于这种情况,在北京父母对子女的相亲会上,流传的一个说法是,生个男的,如同建设银行,生个女的等于招商银行。因为男方要储备钱财准备结婚,女方则可以收取彩礼,可以招财引资。

  相异剩女的惜嫁,男性婚姻则受困越来越高的结婚成本。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张翼研究员称,造成中国成年人未婚比例越来越高,特别是男性未婚比例不断提高的原因,是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出生性别比过高导致的。这方面由于男性比女性多出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男性结婚的成本越来越高,未婚的比例也就越来越大。比如女的在大城市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有学历,各种条件要比女的高,这是很难做到的。男方只能找低龄的一半条件的女性。同样在农村,由于索要彩礼以及盖房等压力,将导致其男性结婚的成本提高。

  这种男性结婚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在城乡均普遍存在,而且1年是一个数字。比如目前在农村除了高昂的彩礼外,盖一个2层楼的成本也非常高。在城市则需要买上一个房子,这远非成年适婚男性所能。

  中国国际婚博会结婚产业调查统计中心主任廖俊国称,2006年经过调查的北京结婚平均费用为15万,近几年这个数字涨到约17万左右。上海则更高,约在20万左右。 这仅仅包括请客、拍婚纱等。如果算上买房,则都是比较高的数字,比如北京买个房子没有百万不敢想象,结婚没有父母资助,很难想象。

  根据国际婚博会的调查,北京、上海等地子女结婚约有80%得到了父母的支持,这包括财力支持。2007年北京统计部门的调查发现,居民人均结婚消费27万多元,其中婚纱、婚宴等直接消费5.4万元,买车购房等间接消费近22万元。2007年北京九成新人靠父母帮助,父母对其子女结婚费用支持度在30%至80%的占48.9%,支持程度在80%以上的占40.1%。

  甲女丁男-经济学

  甲女丁男提出的一个新疑问是,目前包括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以及到边远小山村,越来越多的男性难以结婚,女性惜嫁,这导致更多的消费市场没有形成。来自生活中的这一问题,一经轻轻提出,即碰到这样的严肃问题:可能涉及到整个中国经济的消费偏好和储蓄率走向。2009年6月下旬,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魏尚进和世界粮食研究所研究员张晓波,在美国国家经济局的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名为《竞争性储蓄动机:来自中国性别比的解释》的论文。文章指出,中国失衡的性别比,导致有一子的家庭推迟消费,增加储蓄,这可以解释1990年到2007年中国家庭储蓄率快速提升的一半因素。中国目前的消费率(消费占GDP的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美国,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印度。按照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的说法,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1992年的36.3%,逐步上升到2008年的51.3%,上升15个百分点。特别是2002年以来我们的国民储蓄上升比较快,从2000年的37.6%,上升到2008年的51.3%。

  尽管在整个国民储蓄中,居民储蓄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比较稳定,约为20%左右,企业储蓄上升较快。但是就城乡家庭自身的储蓄率而言,确实上升很快。

  马建堂在2009年7月4日首届全球智库峰会的解释是,对未来个人生活的态度持谨慎态度。比如养老大病等等,加上收入差距加大,国家对社会保障投入占GDP的比重不及一些发达国家,所以居民不得不以储蓄来防老等。但这一解释,在以下事实中,是一个悖论:目前国家对于城乡社会保障的投入每年都增加很快,但是家庭储蓄率仍在提高。世界粮食研究所张晓波告诉记者,这说明另有原因。他和魏尚进的发现是,上个世纪80年代性别比上升的趋势,和20年后家庭储蓄率上升的时间和态势非常吻合。

  甲女丁男-社会现象

  大龄男女不能顺利步入婚姻的殿堂如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本市高级婚姻家庭指导师梁朝晖女士认为,大龄青年不能顺利结婚主要缘于青年男女对自身的评价、婚姻的观念、心理因素和社会影响四方面原因。

  第一,缘于大龄青年的心理自惑。很多大龄青年对自己没有正确的理解,不管是过分的自信还是过分的自卑,都不能正确评估自身价值,很有可能失去或是错过与异性交往的机会。对自身价值评估不准也让自己变成了“拾麦穗的人”,也就是专家口中所说的多值对比效应的干扰。在男女交往中免不了会发现对方的一些缺点,可是很多人都认为下一个会比前一个好,所以在双方出现矛盾或稍有不满时便会选择结束。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最后只能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错过大好的机会。

  其次,婚姻观念的改变也是很多大龄青年不愿结婚或是不能结婚的一个原因。现在很多年轻人受到西方婚姻观念的影响,他们过多地注重个人生活空间,想要享受“单身贵族”的自由生活,因此不愿意过早结婚。还有不少青年人将婚姻、爱情两者分离,更有人将精神过多地投入到事业中,抱着“先立业后成家”的心态,面对爱情举起“免战牌”。

  此外,负面经验的影响让一些大龄青年惧怕婚姻,这也是造成他们不结婚的心理因素。有些大龄青年童年的家庭生活不和睦,父母之间的夫妻关系不够融洽,从某些程度上影响了子女对婚姻的看法。还有一些青年人多次恋爱都以失败而告终,他们惧怕婚姻,担心再次受到伤害。

  最后一个原因便是社会因素。如今的社会交往活动很多,除了平日里的工作、生活圈子以外,各种各样的联谊活动也比比皆是。虽然社交活动增多,但是这些活动内容与层次在某种程度上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与人之间没有深层次的交往。

  特别是职场中的青年男女,他们一般都是单位、家庭两点一线,社交圈子大多围绕在工作、学习环境周围,在这种场合下认识的异性大多只是简单的工作关系、搭档,很难有更深的交往。这些特殊因素错综复杂,最终造成大龄青年很难找到适合交往的异性朋友,卡在婚姻殿堂的“门槛”之外,举步维艰。

展开更多

字义分解

读音:jiá

[jiá]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甲子。花甲(六十岁的人)。 ◎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甲等。 ◎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甲(名为“进士及第”);二甲(名为“进士出身”);三甲(名为“同进士出身”)。 ◎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盔甲。甲兵。甲士。 ◎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甲板。装甲车。 ◎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龟甲。 ◎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甲。 ◎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保甲。甲长。 ◎ 植物果实的外壳:甲坼(外表裂开)。

读音:nǚ

[nǚ]

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女人。女士。女流(含轻蔑意)。少(shào )女。 ◎ 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ǜ)。 ◎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

读音:dīng,zhēng

[dīng,zhēng]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 ◎ 成年男子。 ◎ 人口。 ◎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

读音:nán

[nán]

阳性的人:男性。男人。男孩。男女平等。 ◎ 儿子:长(zhǎng )男。 ◎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五等:男爵。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