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堂开始招生时,设想的生源主要为本地资质聪颖、粗通文字的子弟。
2、这个被称作“二杆子”的种树人,没有上过一天学,只是粗通文字。
3、端木玉的母亲是一位汉人的大家闺秀,在她的教导之下,端木玉不仅仅是粗通文墨这般程度。
4、周重写好文书后,本想给吴山读一遍的,但没想到对方竟然也粗通文墨,自己拿起文书看了一遍,周重都是用白话文书写,因此他也看的懂。
5、在下粗通一点岐黄之术,福伯,要让我试一下,反正也没什么,对不对?
6、端木玉的母亲是一位汉人的大家闺秀,在她的教导之下,端木玉不仅仅是粗通文墨这般程度。
7、只是随着身为保正的父亲学过些文字、粗通文墨的他,怎有出口成章、甚至窥测科考天机之才?心底满腹疑云的徐勿天,此刻联想起“醉风”。
8、刘郎君,奴家身无长物,这些年却也积攒了些许钱财,可以尽数奉送给主人家,奴婢也识得些诗书经籍,粗通音韵,可以为郎君作一整理文卷的婢女,希望郎君垂怜。
9、圣人的典籍,是用来讲教化的,只要熟悉经文,粗通传注大义,常使自己的言行得当,也足以立身做人就行了。颜之推
10、此女柔婉慧悟,更兼粗通文墨,“能窥书传大略”,为人“醇谨不佻”,因此深得吴阿衡“怜爱”。
11、胡绩伟全身心投入工作,尤其关注报纸的通俗性,要求粗通文字者一读就懂,不识字者一听就明白。
12、祖父胡祖伦上过几年乡塾,粗通文墨。
13、张铁嘴上过高小,粗通文墨,翻了几遍,里面的文字艰深枯涩,他看得似通非通,但隐约知道是一些符咒之类的典籍。
14、尽管如此,爷爷还是送父亲上了两年私塾,就是说他也能够粗通文字吧。
15、爷爷还是送他去上了两年私塾,就是说也还属于能够粗通文字吧。
16、这人有独创精神,原是北运河边的穷孩子,十来岁时出外学徒,粗通文字,会打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