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簋

基本解释

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皿。《左传·哀公十一年》:“ 仲尼 曰:‘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 杜预 注:“胡簋,礼器名。 夏 曰胡, 周 曰簋。” 杨伯峻 谓胡簋即簠簋。簠长方,盛稻粱;簋圆腹,盛黍稷。见《春秋左传注》。

展开更多

字义分解

读音:hú

[hú]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 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 ◎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 )”(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 姓。

读音:guǐ

[guǐ]

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