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浩

jīnɡ hào
荆浩的解释

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唐末隐居太行山之洪谷,自号洪谷子。善画山水,曾说吴道子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当采二家之长以自成一体。将皴法与水晕墨章的画法推向成熟。著有《笔法记》。有《匡庐图》存世。

荆浩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jīng

[jīng]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 ◎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 ◎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山荆。荆妻。 ◎ 姓。

读音:hào

[hào]

水大,引申为大和多:浩大。浩繁。浩荡。浩瀚。浩劫。浩淼(亦作“浩渺”)。浩气(盛大刚直之气)。浩如烟海。

荆浩造句 更多
1、大愚,五代时邺都(今河北临漳)青莲寺僧,与荆浩过从甚密。2、不管是荆浩写松万株于太行,还是郭熙静观数月于峰前。3、董源开辟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是与荆浩对峙的两大流派之一。4、余尝观荆浩论山水而悟诗家三昧,其言曰:‘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皴。5、董源开辟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是与荆浩对峙的两大流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