蚶子

基本解释

蚶的俗称。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瓦屋子,盖蚌蛤之类也。南中旧呼为‘蚶子’,顷因 卢钧 尚书作镇,遂改为瓦屋子,以其壳上有棱如瓦壠,故名焉。”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蚶子赞》:“蚶子蚌属,形如瓦筒,横纵其理,五味具充。”

英文翻译

1.boold clam

展开更多

字义分解

读音:hān

[hān]

〔蚶子〕软体动物,介壳厚而坚实,生活在浅海泥沙中。肉可食,味鲜美。亦称“魁蛤”;俗称“瓦垄子”、“瓦楞子”。

读音:zì,zǐ

[zì,zǐ]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 )。棋子儿。 ◎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