赳赳体

基本解释

  赳赳体 - 简介

  

  6年前,当胡赳赳(jiū jiū )第一本随笔集《布尔乔亚之痒》出版的时候,作家冯唐写道:“胡赳赳就是北漂文青的代表。我常常想像胡赳赳刚杀到北京时的情景,觉得心驰神荡,血管里胡人的基因“滋滋”沸腾:留江东爹娘在身后,留夺去自己童贞的姑娘在身后,来到北京,没有关系,没有工作,没有存款,提一个箱子,里面三条内裤,三双袜子,一本稿纸,一腔性情,半打避孕套欲望,就来了。”

  6年之后,陈丹青在《北京的腔调》序言里写道:“他太不像记者了:如今各报记者多么有见识啊,能对一部电影轻描淡写说两句,不讥笑,已属稀罕。我不想说挑剔、挑刺、职业性冷漠等等是记者的通病,但赳赳即便不做这一行,也会是个例外:他无可掩饰地善良、易感,从七零后开始,性情单纯的个例,而且过了而立之年依旧单纯,概率增多了,赳赳正是其中一位。”

  6年时间里,胡赳赳正在自动剥去身上因袭职业记者的外衣,他如今的文体更加多变,从追求新闻影响力到影响人的内心,作者身上镜子般映照出来的文字更加温暖人心。与此同时,他并没有削弱自己话语的力量、优雅的趣味和犀利的批判。有人说,冯小刚、余秋雨等到一干人物都被他“揭掉了底裤”。也许,只有80后的领军人物韩寒才拥有如此才华毕露的语言天赋。仅仅只有一个韩寒是不够的,胡赳赳的新书意味着知道分子背后的知道分子原声出场。

  在微博还没有兴起的时候,胡赳赳就开始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一种“句读”文体,大量精道的短句像一幅时代的拼贴画,它们也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一年之后,新浪微博来势汹汹,“句读”体变成了140个字的微博体。

  在告别2010年的时候,我们迎来了胡赳赳的新书《北京的腔调》,这位现任新周刊杂志主笔,出过三本诗集的70后诗人终于将自己6年来的文字结集成书,向我们款款走来。 现在,图书市场上很难有一本书能像《北京的腔调》这样,给大家带来纯粹阅读的享受,字里行间充满智慧、趣味和纯真,既老辣世故、又温情伤感。对,这正是我们对胡赳赳文字魅力的理解。

  胡赳赳的这种“句读”文体,让网友们竞相模仿,有好事网友取“胡赳赳”名字,称之为“赳赳体”。

  赳赳体 - 代表作品

  

  在《北京的腔调》里,读者可以读到侦探小说、先锋小说、诗歌、句读体箴言、艺术评论、文化观察、传媒生态、名人趣闻、办公室生存、创意之道,甚至心灵鸡汤式的小品文,《写给剩女的五十条忠告》、《写给情人的三十六个忠告》、《女人节致我的女人(们)》等文章都曾在坊间广为流传,《与最讨厌的人相处的二十条法则》、《如何做减法?》、《个人如何应对经济衰退?》等绝不是那种拼凑式的小报文章,而是作者兴致所至的抒情体例,自认不懂诗的朋友可以当作梨花体诗歌来读,好看又受用。《有上流,无社会》、《中国朝酒晚舞》这样充满禅机的标题在书中随处可见。

  总之这是一本可以从任意一页开始阅读的手边书,在人挤人的地铁车厢,读它能让你旁若无人笑出声来,在办公室,它是一本话题之书,读胡赳赳的书,更像是读一种说话方式,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处世方式,一种看世界的眼光。

  从某种程度来讲,它是王小波杂文集《思维的乐趣》的当代版本,它向你展示了一个多情而多姿的北京,生活在朝九晚五之外还有许多种可能性,新思维原来可以创造新生活。

  “我喜欢赳赳。他不像个记者、编辑、撰稿人。要不是年龄差异,他活像我的哪位中小学同学,站在弄堂口或者随便什么地点,煽动他的厚嘴唇,随口和我谈起毫不相干的各种话题,彼此不必介意通常需要介意的世故。”陈丹青在序言里写道。

  更早些时候,京城传媒江湖流传着一篇名为《有酒须醉胡赳赳》的文章,有这样的句子描述他:“胡赳赳有很多朋友。一些平生第一次来京城的人,也都知道有他这样一个人。江湖上甚至还流行这样一句话:为人不识胡赳赳,到过京城也枉然! ”

  《北京的腔调》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胡赳赳,一个有情有义的双鱼座。

  在怀念好友瘦谷的文章里,胡赳赳写到:“我对江湖隐隐有拒意,不想让身上的江湖味太浓,过多占用读书与写作的时间。但可怕的时间之敌总是使你的朋友们悄悄倒下,你会发现读书与写作,实在不比那些充满情怀与才思的肉身更具意义。我决定用这篇文章终结我对瘦谷离去的悲伤,他温和的笑脸一定在闪着光,在天堂里的大排档占好座,准备好美酒、美食与美女,等我去痛饮。” 胡赳赳的文字是一面湖水,一个挚友的形象跃然纸上。

  “赳赳文体”是什么?有人说他是刺穿生活泡沫的堂吉诃德,他的文字很轻,轻到像一阵风,风过无痕,他的文字又很重,因为每个字都写到人心里去了。 一日,胡赳赳在微博上敲下四句话:“北岛无从多看,董桥尚可一读;最喜陈氏丹青,不输胡家兰成。”

  而在书中,还有一篇文章《跟陈丹青学语文》,称陈丹青是自己的“老师”。这位被陈丹青评价甚高的年轻人究竟有什么魅力呢?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胡赳赳的腔调?他半颓废半激进的才情为何如此让人着迷? 答案也许在您翻开书之后才揭晓。

  赳赳体 - 评论

  赳赳体的文字功能

  一是育(娱?愚?)人,二是育己。看胡赳赳的《布尔乔亚之痒》,在“抡圆了脖子”忽悠的背后,胡赳赳完美地保持了自己的深刻与机智,这种深刻与机智不太像是装出来的,因此让人们对胡赳赳的书名有了重新的解读,因此胡赳赳又一次“冒着被误读的种种危险”。

  一个太湖似乎要化成一片池塘,而一条长河似乎凝固成泥泞小路。赳赳之人的文笔就是这池塘里的浪花,泥泞小路上的泥巴。关注细节胜于关注全部,浪花里可以飞出欢乐的歌,泥泞里可以玩出最柔和的泥巴。所以,对于赳赳体和胡赳赳的作品有评论家谢有顺如是说,“我分明能听到他文字中快意的笑声。是语言塑造了他,也是语言,为他画了幅清晰无比的思想肖像。我想,他是一个对得起语言的恩惠的人。”

  赳赳体 - 胡赳赳简介

  胡赳赳,男,1978年生人,生于湖北孝感。四肢简单,头脑发达。聪明、狡猾、宽厚又善良。因为骨感奇佳,什么衣服往他身上一挂,都有绍兴师爷的味道。胡赳赳曾经是一个标准的校园诗人,北漂到北京后,诗风为之一变。他宛如谢麦文笔下的那头小猪,撞入看似正常的人群里,敏感又愚憨。

  胡赳赳有过彷徨,他不知道自己是旁观的,还是被挠的。他说:“武林高手和财富高手惟一的区别是,前者带我们走入虚幻世界,而后者则提醒我们说,他就在我们身边。”

  胡赳赳先后做过医生、文案、记者、杂志主笔等,曾任《华夏时报》楼市周刊执行主编。诗文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等,200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随笔集《布尔乔亚之痒》。

展开更多

字义分解

读音:jiū

[jiū]

〔赳赳〕雄壮威武的样子,如“赳赳武夫”、“雄赳赳,气昂昂”。

读音:tǐ,tī

[tǐ,tī]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