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拘执、不达事理的儒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不遂大道而营於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汉书·叔孙通传》:“ 通 笑曰:‘若真鄙儒,不知时变。’” 颜师古 注:“鄙,言不通。” 清 钱谦益 《福建泉州府知府赵士许授中宪大夫制》:“尔为郡一出于仁人学士之为,而絶去鄙儒俗吏之习,其亦有前政之思乎?”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又如学究鄙儒,恣意记録,不劳心力,得失之间,亦无苦乐。”
拘执、不达事理的儒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不遂大道而营於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汉书·叔孙通传》:“ 通 笑曰:‘若真鄙儒,不知时变。’” 颜师古 注:“鄙,言不通。” 清 钱谦益 《福建泉州府知府赵士许授中宪大夫制》:“尔为郡一出于仁人学士之为,而絶去鄙儒俗吏之习,其亦有前政之思乎?”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又如学究鄙儒,恣意记録,不劳心力,得失之间,亦无苦乐。”
读音:bǐ
[bǐ]
中国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鄙师(古官名,周制每县五鄙,“鄙师”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 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边鄙。 ◎ 粗俗:鄙陋。鄙俗。鄙夫。鄙近(庸俗浅近)。 ◎ 轻蔑,看不起:鄙视。鄙夷。鄙弃。鄙薄。 ◎ 品质低劣:卑鄙。 ◎ 谦辞,用于自称:鄙人。鄙老。鄙见。 ◎ 吝啬:鄙吝。鄙诈(贪吝诈伪)。
读音:rú
[rú]
指读书人: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 ◎ 古同“懦”,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