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牛

基本解释

旧俗立春日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谓之“鞭牛”。 唐 元稹 《生春》诗之七:“鞭牛县门外,争土盖蚕丛。”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立春》:“前一日, 临安府 造进大春牛,设之 福寧殿 庭。及驾临幸,内宫皆用五色丝彩杖鞭牛。” 清 顾禄 《清嘉录·正月·打春》:“立春日,太守集府堂,鞭牛碎之,谓之打春。农民竞以麻麦米豆抛打春牛,里胥以春毬相餽貽,预兆丰稔。”参见“ 鞭春 ”。

展开更多

字义分解

读音:biān

[biān]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鞭杆。鞭长莫及。 ◎ 用鞭子抽打:鞭打。鞭扑。鞭责。鞭策。 ◎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鞭。 ◎ 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钢鞭。竹节鞭。 ◎ 编连成串的爆竹:鞭炮。小鞭。

读音:niú

[niú]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 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 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 姓。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