鮧鱼

  中文名称:鮧鱼

  拼音:Yí Yú

  英文:Oriental sheatfish

  鮧鱼也称鰋、鲇、鯷、鯷鱼、鲶鱼、粘鱼,出自《名医别录》,属于中医药材,主要适用于滋阴补虚;健脾开胃;下乳;利。主虚损赢弱;脾胃不健;消化不良;产后乳少;水肿;小便不利。

  原形态

  鲇鱼,体长,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宽阔。口裂向上倾斜,下颌突出明显。上下颌及犁骨上有许多绒状细齿。须2对。眼小,盖有透明薄膜。位置接近头侧,无鳞,皮肤富粘液腺,侧线上有粘液孔1行。背鳍5,很小。臀鳍77-83,与毛鳍相连。幼小时背侧部一般为黄绿色,随着个体成长体色逐步加深变成黑褐色,额部为灰白色,各鳍灰黑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江河、湖泊和水库,为中下层肉食性鱼类,主要食一些小型鱼类。

  资源分布: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展开更多

字义分解

读音:yí

[yí]

〔鮧鱼〕体小,头、体平扁,眼小,口上有四对小须,体灰白色,背上和体侧各有一条白线。

读音:yú

[yú]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鱼虾。鱼虫。鱼网。鱼跃。鱼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鱼雁(书信,信息)。鱼米乡。鱼尾纹。鱼目混珠。鱼质龙文(喻虚有其表)。 ◎ 姓。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